本报讯 (记者 董也 通讯员 鲍超波) 昨天,参加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的在鄞市政协委员、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沈颖程向大会建议,分类推进我市特色村庄建设。
“近年来,我市在城郊特色村、古村落和空心村治理等方面成效显著,建成了一批示范建设村和一批梳理式改造村,极大地增强了村庄发展活力,但对比‘重要窗口’模范生要求,我市的村庄建设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。”沈颖程认为,主要体现在产业单一、特色不特、覆盖不广、发展不均等方面,还须进一步做好政策创新、资源要素整合和分类创建工作。
沈颖程建议,要加强政策引导,加快形成全社会合力,集中资金效率,建立特色村资金管理机制,坚持竞争择优、规划先行、村庄申请、政府统筹、奖补结合,推动住建、农业、交通、水利等支农资金有效整合。要突出分类特色、整合村际资源,指导支持各区域村庄深度挖掘自身特色,摆脱简单改善人居环境的乡村建设模式,创建诸如优势农业特色型、休闲康养型、生态体验型、乡村旅游型、农村电商型等细分类别的指引;加强村际联动,打造特色廊、带、区;实现以强带弱,均衡发展。要内聚外联,探索特色村庄新路径,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,加强村民自治、自建,通过探索村各类资产股份化、土地与空闲房屋流转、宅基地集中规划使用,丰富新型乡村经济组织运营模式。同时发展资源外联和路径创新,积极引入外部资金、品牌、运营以及人力、智力等生产要素,创新农业农村与民宿、电商、养老、旅游等产业新业态的组织连接方式,积极利用新媒体赋能农村特色创建,将乡村发展融入生产与消费的社会大循环,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。
|